會說「自己從小喜歡畫圖」的人,應該都喜歡筆碰到紙的那種觸感、享受還沒有預設任何想法就下筆的作畫過程。
而且通常同學會知道你有這項特殊技能,你畫了什麼給別人時,他們臉上的開心表情帶給你的成就感,實在無可比擬。
會想學動畫的人,應該很多都在就學意願寫上「自己從小喜歡畫圖」。
雖然不一定是動畫迷,可是大都有什麼故事想說,也希望自己的片子能讓觀眾有共鳴,不管是笑聲或是一些反思、討論。
蝦公我是研究所開始學動畫,轉行的理由很單純,就是「自己從小喜歡畫圖」跟「喜歡電影」。
國小到國中都有把每個同學畫過一遍(也不管人家意願),還花很多課業外的時間畫漫畫,其實說穿了,就是很期待隔天去給同學看、肖想別人的讚美。
後來深山裡的研究所地廣人稀、重視藝術性,就也很愜意地只做自己想做的東西。
記得我們的基礎動畫課是用日本動畫工作室那種配備,特別訂製的木桌設好旋轉圓盤,用鐵製的動畫尺和日本規格的專用紙「作畫」,啊~(對我的等級來說真是浪費~)真是浪漫的時光。
後來期末的作業要做迷你短片,格式不拘。我本來的草稿,是一個天殺無聊不知出處的要命想法(聖誕老人駕著雪橇轉房子一圈)(究竟為什麼…),當時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,怎樣就是畫不順…
結果眼看時間飛逝,再沒進度就要交白卷,忘記哪來的勇氣突然改主題,把從小學就存在的炸蝦人角色拿來用。
同學跟老師所給的建議全部用上(畢竟我超菜),結尾還配上以前最愛的PS遊戲之一「節奏DJ」的一首很日式的念歌,宅氣逼人,串起來意外有氣勢。
結果,首播的時候炸蝦人正式登場,全班大爆笑!
片尾一上,大家鼓掌叫好。小小班級的熱烈迴響,讓那時的我感受到心底一陣風,吹過客家人豐收茶葉的濕潤丘陵,而我,在那丘陵張開雙臂迎接那股芬芳~。
後來,炸蝦人短片之後的作品都想太多,不斷想精進技術也同時永遠不滿足於現狀,不想接受每個「現階段的自己」。
一直到現在在異地求生,中間經歷很多專業上的磨練和打擊、同儕壓力,尤其出社會後很多事不是由你作主,即使當老闆或freelance,也會有客戶這關讓你沒辦法隨心所欲。
其實心裡知道精力與熱情一點一滴被磨掉了,卻什麼也不能做,有時會害怕空白的版面,直接預設「又是畫出垃圾那是要怎麼樣呢」「別人可是刻到精美才會上傳的」「直接去睡覺CP值比較高」,畫完也會預設「大概不會有人鳥我」或「別人在心底其實都在同情我吧」。
只有非常偶爾靈光乍現、做了自己也覺得智障好笑的東西,這些小小的火苗支持我走到這裡。
不知看到這裡的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?
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就是活著。
講起來很簡單,想起來很有道理。人生沒什麼必定,如果你活得痛苦卻又達不成目標,那就真的是最慘組合。
你可以做的是從這一刻起,專注在過程,珍惜每個當下。
聽起來超老套?你以為冥想跟瑜伽在紅什麼…
2020的我,希望調整心態,重新找回創作的喜悅。想要對自己誠實,和你們閒聊想法。
新的一年,還請大家多多指教- 原諒我不成熟的技巧、奇怪的圖跟動畫、跟自以為有趣的文章。如果哪天突然停止更新也不要judge我,請直接忘記我這個人。
~FIN~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