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表達這門我考不過

我在某些情感上一直有溝通障礙,例如非常生氣時身體反應卻是哭,所以當下跟本無法向對方解釋這個狀況(想也講不出來)、或清楚表達我的情緒,基本上絕對不戰先逃跑。

這氣噗噗的狀態通常會持續很久,所以不是非得當下用訊息解釋(曾經跟對方肩並肩用手機打字)、就是拖到事情過了也算了。

有時候這個精神內耗(尤其有時遇到有毒的人)會讓我與其選擇解決、不如直接放棄。沒記錯的話、有幾段感情就是這樣結束的,從來不吵架,一吵就斷了,對方到最後可能還是不知問題在哪裡。若溝通是門科目的話,我大概被當很多很多次了。

這個特性讓我在工作上常忍氣吞聲,因為算一算要去攤牌溝通、我更傾向用那時間直接解決任務。所以時間過去,法國人覺得我是沒有情緒也從不抱怨的神秘角色(人工智能?),完全讀不懂我的臉。

從去年開始定居諾曼第跟導演兩人作事,我才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:沒有第三人可以緩衝,但又想保住飯碗。衝突發生時,若我避開表達,這與我年歲差兩倍的西方男性、根本無從得知我在想什麼⋯⋯而求助製片的話又等於在告狀,傷感情。

例如聽音樂本來是很快樂的事,要每天跟別人一起聽七個小時的話,就不是那麼容易了。本來導演釋出善意、建立了共同的歌單,雖然都是好歌,但後來重複聽了八個月。(這個故事很長)

面對上司愉快地大放喜歡的歌,吹口哨又跺腳,到底什麼時機可以告訴他「可不可以小聲一點」(怕他下次報復)「可不可以聽點新的」(怕踩到他地雷)「可不可以聽自己的就好」(怕傷感情)?成為了我的夢魘。

身邊各個法國友人聽了,都輕鬆地說:「就跟他明講啊!」

但我就是辦不到⋯⋯

日日夜夜分析原因,是法國教育培養出善於表達的民族,是台灣教育要我安靜乖乖唸書,還是我本身內向,還是整體氣場不利於溝通⋯⋯沒有結論。

唯一一次我鼓起勇氣說:「可以把這首歌刪掉嗎?」是某次真的精神到極限時、聽到某北歐歌姬不規律的藝術唱腔,我真的考慮走去附近的肉鋪把肉全都打爛⋯⋯

回神時導演看我表情僵硬,害怕地說:「好、好、還有她的另一首我也順便刪掉⋯⋯」後來回家還跟他太太報告這件趣事(「我今天終於知道阿蝦他討厭什麼了!哈!」)

不過,我不擅溝通的本性難改,這件事放給它爛到後來,大概是祖厝保佑的關係,導演主動買了Airpod Pro⋯⋯事件就此落幕。(從口哨跟跺腳判斷:他還在聽同個歌單)

不作選擇也是一種選擇。


另一次巨大衝突是請假的事情。導演常自設deadline而心懷焦慮,又不太會時間管理,同時很怕重要時刻我人不在,所以每次當我想規劃休假、都得不到明確的回答。

有一次為了到巴黎看Mildlife的演奏,一個月前就已經各方請假訂票,還大大寫在紙本行事曆上「阿蝦:OFF」

果真導演到最後一刻跟我說:「明天有聲音演員要來錄音喔。」

我當下惱火到不行,用火焰最燙的藍色部分般的語氣說:『我不在。一個月前已經跟你講過了。』老頭就到走廊上去咒罵了一番。

結果那次錄音不知出了什麼包,等我回崗位上時,從導演的態度看起來就知道不順利⋯⋯但就這一次,我完全不覺得自己有錯,不想道歉,也不想退讓,於是我們冷戰了好幾個禮拜。

冷戰的尾聲,我記得是動態腳本做到一個段落,導演帶著它去巴黎公司內部放映會接受大家的掌聲(看他沒邀我去,我就也懶得跟)。回來時心情好,也剛好我們各自中午喝了點酒,才敞開心胸聊了一下。(但還是沒有正面討論衝突的解法)


好久未更新,突然打這篇是因為昨天發生類似的精神內耗,但這次導演反應很快,立刻察覺我表情不對,問我好幾次「還好嗎」我都說「OK」,然後下班趕快穿上球鞋去邊跑邊哭⋯⋯覺得自己真是太軟弱了!

黃昏下,狼狽的表情還嚇到好幾隻公園的狗,對我大叫,害我也被他們嚇到,覺得更加委屈,堪比阿信。(??)

經過了一整夜的輾轉,心裡想一萬次的真心話「你昨天說那句話真的很混帳」在太陽一出來就蒸發了。還好聲好氣地跟導演尬聊一些雲淡風輕的事。

「好熱啊。妳會不會很熱啊」
「妳有在看Prime嗎⋯⋯我昨天看到一部好看的喔!」
「十月妳說要請假的事,等大家放假回來再跟妳確定喔」
「今天真熱啊⋯⋯」

他看得出我在逞強,又問了我還好嗎,還一口氣批准了我的所有進度,提早兩小時放我回家。多出來的(有精力可以思考的)時間,讓我真錯愕,打了這篇理清思緒。

今年有一搭沒一搭的發文,跟各位說聲抱歉,下班後的精力暫且用在創作外的地方,等目標逐一完成後、會多花時間整理這些故事,與大家分享。

image credit: Fernando Orellana, Leftovers, 2020

In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