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.jpg

回到亞洲之後我就變成個胖子 – 這有兩種面向,肉體上跟心靈上。

台灣人喜歡用變胖變瘦作為一種招呼語,在國外並沒有這種事。從來沒有遇過。
仔細想想其實蠻失禮的,就算想誇人變瘦,如果他是因為身體有病才這樣,聽到要作何感想呢⋯⋯

西方許多比我豐滿的女性,多半能穿著能展現肉體活力的衣服,所以在那裡我也漸漸不那麼在意幾寸肉,想穿什麼就穿。當自己真的很快樂。

回到台灣就在各界監控下,膽戰兢兢地吃著穿著,不要讓自己肥油滴出來。連早餐店的阿姨也在悄悄觀察你的臉型,然後不懷好意地繼續賣你培根蛋餅。大多不介意的人可能是習慣了,或想說早日看開。

其實,我們幹嘛不大家一起來阻止這種事啊?美髮師會說你髮質該保養、皮膚科說你皮膚不夠好。這樣還不懂?媒體推崇紙片人也是某種商業操作。

大家都奉行健康快樂的體態不好嗎?就是某些人沒錢賺了而已。


在國外有變瘦有幾個原因。

中午外食大多是輕食,法國人熱愛沙拉、三明治等冷菜。自己做菜也是很普遍,一來省錢,二來是樂趣。有這習慣的人知道,要做到餐廳的口味下手要很重,自己做就不會,而且份量掌控也會比較好。

為了省時,我會做完一批,切割分幾餐吃,份量就不大,吃到不餓就結束了。

而且少了親友的時間,很多拿去健身運動。回來之後家人看我展現瘦下來的本體,覺得是不是國外待我不好⋯⋯這段時間就盡情地餵食我,只差沒有拍打玻璃。(加上台灣東西真的夭壽好吃)

然後⋯⋯待三四個月就開始judge我說:「你剛回來那時候啊,手臂⋯⋯」


因為某些原因,阿蝦我本身是易胖體質,所以有浪費食物不吃完的習慣(對不起)。醫生診斷時還驚說「你~怎麼那麼瘦!」說沒看過這種體質的人能保持這樣。

雖然沒有很專業,但我還算是有運動習慣(無氧有氧都定期做),我應該還算是有努力的吧?!Defend一下。

不過好像自己從來沒有表達過這些心情,以前連研究所老師也笑過我胖(為人師表的這樣母湯),好朋友也會捏我手臂。雖然應該都是無心的。但是再開朗的人,聽到都會在意吧!

和西方比較起來,亞洲女生大體偏瘦。出生就活在這種價值觀底下,然後好死不死身邊最好的幾個朋友,都是那種顏值高身體細瘦的美眉。再加上家裏是客家人,飲食習慣就是「能吃就是福~」每天隨時都被逼著吃這吃那,不吃就是浪費、就會被叨念。

這樣說可能不知感恩,但說真的過得很痛苦。PMS一來就,覺得自己又醜又肥真想一頭撞死。


雙層公寓的小花自殺事件的原因,一方面是受不了節目組的操控、一方面是壓倒性的網路霸凌。

我多少有點能體會那樣的感覺,總覺得我們都一生下來就困在一個東西裡面,只有極為少數的人知道那是什麼。更極為少數的人,能夠用精神上超越那個窒礙。

但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,不用說幾萬網民,只要每天見到的人和看到的訊息都在說:「你好胖」「你好醜」,要不懷疑自己是真的很困難的。

像是Fargo裡面那張魚的海報,你要怎麼相信並非「你是錯的 其他人全是對的」?

因為知道這事件後才看到了小花的節目片段,三十代的我們就算知道節目有操作, 多少還是看得出每個角色的本性。看著覺得小花真可憐,明明是個單純的戀愛中的22歲少女,而且長相跟表現一點也沒有不好。居然走上絕路。

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我不醜也不肥,但是性情不算開朗的我,有時真的會被什麼烏雲罩著地怨恨自己的肉。

我知道不只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,所以覺得有必要分享這樣的心情,制裁一下那些無心的傷人言語,還有亞洲審美觀對女性的這種壓力。希望大家都能更愛自己和自己的身體。

AV女優的身材只存在你的硬碟裡,不是真的,不要再逼你認識的女生了。

謝謝大家。


呼籲您請珍惜生命,自殺不能解決問題,相信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口。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「1995」,或張老師服務專線「1980」。

In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